《河南日報》(2020年12月28日 第15版)
統籌治理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環境、水災害,實施四水同治是省委、省政府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。十大水利工程,是我省實施四水同治戰略的重要抓手,是省委、省政府謀劃的首批四水同治重點項目。
通過四水同治,我省將構建起“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”,十大水利工程是現代水網體系的骨干工程,也是打通中原水脈的關鍵。
內連外通 增加水資源
為了深入實施四水同治,省委、省政府在前期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,決定在全省實施十大重點水利工程。
這十大重點水利工程分別是:引江濟淮(河南段)、小浪底北岸灌區、小浪底南岸灌區、趙口引黃灌區二期、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、洪汝河治理、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、衛河共產主義渠治理、黃河下游貫孟堤擴建等10項工程。
十大水利工程涉及淮河、海河、黃河、長江四大流域,覆蓋全省大部分地區,對我省增加水源、完善中原水網,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全局意義。
截至今年11月底,十大水利工程已開工9項,累計完成投資135.97億元,占總投資的39.9%;2020年度下達投資計劃118.89億元,年度完成投資121.17億元,占年度下達投資計劃的101.9%。
引江濟淮工程在我省從豫皖省界練溝河倒虹吸開始,利用清水河3級泵站提水至試量站上游,經鹿辛運河自流至鹿邑后陳樓調蓄水庫,再通過管道北送至七里橋調蓄水庫,隨后分為兩支,一支北送至新城調蓄水庫,向商丘城區供水,一支向東為夏邑和永城供水。
按照規劃,到2030年,引江濟淮(河南段)工程可向周口、商丘地區供水5億立方米,2040年可供水6.34億立方米,可有效保障城鄉生活及工業生產供水,保障近千萬人飲水安全和煤炭、火電等重要行業用水安全,大大緩解豫東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。
小浪底南岸、北岸灌區,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工程建成后,小浪底水庫將成為我省的穩定水源,為我省每年新增9.2億立方米黃河清水。
據統計,十大水利工程完工后,可新增年供水能力17.81億立方米,其中城市生產、生活用水9.31億立方米,農業用水8.5億立方米。
互通互濟 盤活水資源
我省以南水北調總干渠為縱軸,以黃河、沙潁河、淮河為橫軸,形成了“一縱三橫六區”的水網格局,但6個區域之間的水資源還不能充分連通起來,特別是區域之間、流域之間缺乏骨干水系連通工程,造成汛不能蓄、澇不能排、旱不能引,用不上當地水,引不進外地水,留不住過境水。
我省水利工程不足,水網不暢,推進十大水利工程建設,構建大水網、形成大循環、發展大水利,有利于在全省形成“系統完備、豐枯調劑、循環暢通、多源互補、安全高效、清水綠岸”的現代水網體系。實施重大水利工程,將打通中原“水脈”,讓各個區域的水連起來、活起來、美起來。
三江連通,互補互濟。十大水利工程中,引江濟淮(河南段)工程、趙口灌區二期工程建成后聯合運用,可以充分利用沙潁河、賈魯河、惠濟河的現有水系條件,形成長江水、黃河水、淮河水互連互通、互補互濟的水網格局,解決豫東地區生產、生態、生活用水難題,使水系不通、水量不足、水質不好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。
“我們大家盼著早日能用上長江水?!币瓭辞逅佣乌w樓泵站附近的小廠村村民王廣林說,附近都是沙淤地,三天一小旱,十天一大旱,將來長江水引過來,地下兩三米就有水,澆地不用發愁,大家也能吃上更好的水。
在黃河北岸,相關工程與衛河(大運河)連通,黃河南岸工程與沙潁河水系連通,從而基本形成黃河兩岸的“清水走廊”,構建覆蓋12個省轄市和5個省直管縣(市)的豫北、豫中、豫東骨干水網。
配套擴容 用足水資源
“守著黃河沒水吃”,是困擾黃河兩岸不少群眾的老問題。十大水利工程中,多項涉及黃河水資源利用問題。依托已有的重大水利工程,我省謀劃重大水利工程,擴大原有工程效益,擴大灌區面積,補充地下水,用足水資源。
我省水資源匱乏,有限的水資源存在著時空分布不均衡問題,夏季水多,冬季水少,水系連通之后,水資源就可以通過水利工程,打破時空限制,實行按需調配,更高效地利用水資源。
引黃工程擴容,灌溉面積增加。小浪底水庫是位于我省境內的重大水利樞紐,在規劃建設時期就為水庫配套建設預留了南、北岸供水口。我省在實施四水同治中,決定建設小浪底南岸灌區、北岸灌區工程,可以增加灌溉面積100多萬畝。
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工程建成后,將使灌區面積擴大到587萬畝,比原來增加220.5萬畝,成為我省第一大灌區,全國第四大灌區,可年新增糧食4億斤以上,對于提高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、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具有重要支撐作用。
灌區引水,還可以補充地下水資源,改善生態環境。引黃工程可以向衛河、蟒河、惠濟河等河流補水,改善4480平方公里區域水生態環境,促進4.4萬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治理。趙口灌區二期工程還可以有效提升輸水能力,提供年生態用水950萬立方米,可向渦河、惠濟河進行生態補水,還老百姓清水綠岸、魚翔淺底的美麗景象。
隆冬時節,水利工地上機聲隆隆,四水同治步履鏗鏘,十大工程闊步前行,一張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輪廓初具,一幅人水和諧的畫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開。
豫公網安備 41031102000246號